從珍稀松露到減糖新星 /細胞培養肉的「聖杯」現身了嗎/羥丙基澱粉
- Food RD
- 1 hour ago
- 4 min read
【食品新聞】從珍稀松露到減糖新星!蜂蜜松露甜味劑問世,2026全球上市在望

來自匈牙利與中歐地區的「蜂蜜松露Mattirolomyces terfezioides」長久以來被視為珍饈美味,近年更因其自然甜味受到科學界矚目。
美國生技公司 MycoTechnology 歷經多年研究,成功分離出其中的甜味蛋白,並透過基因工程技術將其導入工業用酵母中,開發出全新天然甜味劑「蜂蜜松露甜味劑Honey Truffle Sweetener, HTS」,並將其命名為 ClearHT,有望於2026年全球上市。
蜂蜜松露甜味劑是一種蛋白質型甜味劑,具備高甜度(為蔗糖的1,500至2,500倍)、零熱量、無異味、可完全消化且不具過敏風險等特性,打破過去對人工甜味劑及糖醇的口感與健康疑慮。這項技術於2024年8月10日發表於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》,公開其分子結構、安全性分析與量產方法。
由於野生蜂蜜松露稀有且不易培育,生技公司運用精準發酵技術,將甜味蛋白的基因轉殖至工業用酵母,實現永續且大規模的蛋白質生產。這不僅提高生產效率,也避免過度採集天然松露帶來的環境壓力。
蜂蜜松露甜味劑於2025年4月獲得美國風味與萃取製造商協會(FEMA)頒發的「公認為安全(GRAS)」認證,儘管該認證為業界自律機制而非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官方發出,但在食品業界已具高度參考價值。生技公司計畫於2026年起,在北美、亞洲、歐洲、中東與拉丁美洲等安全認證國家陸續推廣此產品。
它的優勢不僅在於高甜度與安全性,更具備「風味調節劑」功能,能增強柑橘、焦糖與香草等風味,同時有效抑制苦味與澀味,為產品提供更圓潤自然的風味體驗。應用範圍涵蓋氣泡飲料、低糖點心、無糖巧克力等,尤其適合主打天然、低糖與無添加的健康食品市場。舉例來說,一瓶含39克糖的汽水,若以蜂蜜松露甜味劑替代一半甜度,僅需約14毫克的蛋白即可達成,減糖比例高達56%,同時不增加熱量與蛋白質標示壓力,對減糖產品開發極具吸引力。
MycoTechnology 執行長 Jordi Ferre 表示:「蜂蜜松露甜味劑代表我們在健康、美味與永續食物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。未來的無糖食品,不必再犧牲風味。」
隨著全球對減糖與天然成分的需求日益增長,蜂蜜松露甜味劑的誕生,無疑為甜味劑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轉變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【市場趨勢】細胞培養肉的「聖杯」現身了嗎?
日本團隊突破厚組織培養技術,整塊肉有望走上餐桌
細胞培養肉(cultivated meat)是目前全球食品科技中最受關注的創新之一。它被視為解決畜牧業碳排與動物倫理問題的潛力選項,但要讓這項技術真正進入市場,還有一大難題卡關多年:如何培養出「真正的整塊肉」,而不只是碎肉或漢堡排。最近,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找到了可能的方法,他們發展出一套模仿血液循環系統的養分供應技術,成功讓厚實肉塊的細胞也能順利生長,為培養肉邁向真正量產又近了一步。
靈感來自人體:把養分送進肉的深層
過去的培養肉,多是製成碎肉狀,再透過植物性膠或可食用支架組裝成像「整塊肉」的樣子。關鍵問題在於:當肉塊越厚,中心細胞就越難獲得氧氣與養分,導致細胞壞死,口感與質地也跟不上。這次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,決定向人體學習,他們設計了一種生物反應器,內部裝有微小的中空纖維,這些纖維就像是人工血管,能夠將養分與氧氣送入組織內部,這些纖維本來是用在濾水器和透析機上的,現在成為細胞農業的關鍵新工具。透過精密排列這些中空纖維,他們創造出一套「人工循環系統」,讓整塊肉中的每個細胞都能順利獲得所需的營養,實現真正的厚組織培養。

在實驗中,研究團隊使用雞纖維母細胞,成功培養出一塊厚度 2 公分、重約 11 克的雞肉組織,長寬也達數公分,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塊雞塊。更關鍵的是,這塊雞肉不只是長得像,內部的細胞排列整齊、蛋白質含量也提高,口感與風味都比過去的培養肉更接近真實肉品。這樣的成果,是目前少數能夠真正突破厚度限制,接近「整塊肉」標準的案例之一。雖然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,但要商業化、讓大家真的吃到,還有幾個關鍵挑戰要解決:
中空纖維不可食用,目前需要手動移除,研究團隊正在開發可食用纖維素材料或自動移除的設計。
氧氣供應問題,隨著肉塊變大,氧氣輸送會更困難,未來可能需要引入「人工血液」來強化輸氧效率。
成本與倫理問題,目前培養液仍含動物血清,不僅價格高,也引發倫理爭議,團隊將朝植物性原料與無血清培養基發展。
法規與市場接受度,細胞培養肉需經過 FDA 或歐盟等監管單位認證並贏得消費者信任。
研究主持人 Takeuchi 教授表示,如果資金到位、開發順利,這套技術可能在5 至 10 年內實現商業化。雖然初期價格可能比傳統雞肉貴,但隨著製程優化與規模擴大,成本有望大幅下降,逐步進入主流市場。這項技術不只是在科學上邁出關鍵一步,也讓我們更接近一種不需宰殺、不耗大量資源,卻依然保有口感與營養的全新肉品形式。從細胞出發、重新定義「肉」,也許不再只是未來的想像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【產品推薦】羥丙基澱粉

以樹薯為基底,產地泰國
耐受性可,抗藏抗凍,保水性高
軟Q透明度高,適用於製作中華麵
歡迎有需求的同業先進們,洽詢名川業務!
參考資料/來源
Comments